![]()
张阿婆:“人这一生活在世上,谁没有困难。他们都走到了最后,我只是举手帮一下,让他们走得更体面。这是应该做的……”
“死可能是一扇门,逝去并不是终结,而是超越,走向下一程。”
·
福州春季教育展火热报名 ·
汽车消费投诉热线 在晋江磁灶镇瑶琼村,有一位92岁的热心肠阿婆张春。她是一位送行者,50多年来,只要村里有人去世,她总会第一时间赶去帮死者换衣,整理着装,准备祭品,送他们最后一程。这些年,老人已经无偿送走5000多位亡者,做了5000多件“好事”。
大爱无私 人人夸她好心肠
瑶琼村里,不管老的少的,无人不识张春阿婆。讲起张春这个名字,老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,一个劲地夸赞。“好心肠啊,人太好了,像她这样的人太少了!”
跟随村民,记者找到张阿婆的家。村子角落一座破败的老宅,一位佝偻着背的瘦弱阿婆,扶着墙颤颤巍巍迎了出来。张阿婆头发花白,饱经风霜的脸上,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,一双深褐色的眼眸,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。
“太不好意思了,我去都没帮什么,只是蹭吃蹭喝。”提起这几十年来奔波邻里,无偿帮着处理亡者的后事,张阿婆摆摆手说,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,希望每个人在世上走了一遭,“最后也要有头有尾,得一个圆满”。
风雨无阻 敬畏生命不畏惧
张春阿婆虽然已经92岁高龄,但村子里不管老小,只要有人过世,大家都习惯请阿婆去帮忙。“她做事情非常细心,只有她才能做周到。”村民陈阿婆说,6天前,村里一个84岁老人摔倒去世,张春阿婆马上就赶去帮忙了。
今年大年初一深夜两点,有人敲响了张阿婆家的大门。村里一位60岁的中风老人去世,家人希望张阿婆能帮忙处理后事。张阿婆什么也没说,披了件外套就跟着走了。
寒风冷雨中,张阿婆赶了3公里的路来到过世老人家,给老人缝制新寿衣、换衣服,帮忙煮面线、鸡蛋、咸饭、捏糯米丸子等祭拜供奉的食物。张阿婆忙里忙外,水也没顾上喝。待老人后事处理妥当,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。
作为一个送行者,张阿婆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尸体。很多孤寡老人病逝,身边没有亲人处理,张阿婆只要听说就会赶去,帮这些老人做最后的整理。有的尸体因为发现得太晚长出蛆虫,有的尸体腐烂发臭,但张阿婆一点也不觉得害怕、恶心,她要做的就是让死者干干净净体体面面地离开。“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天,大家都是一样的,没有什么好害怕。”
亲手送夫 难以承受的痛
“看着老人家做,学着学着就会了。”张阿婆说,自己的一套程序是从老一辈手上学来的。20岁时,她嫁到瑶琼村。平常闲着没事,阿婆就常常看着村里老一辈怎样给死者处理后事。到40岁时,有人叫她帮忙,她便自此开始帮着做“好事”。
这么多年,认识的、不认识的,张阿婆送走了一个又一个。但最让她痛苦的是2000年,那场为老伴做的后事。“亲手送他走,我整个人都软了,力气都没了……”
回想起那天,张阿婆望了望老宅厅堂上老伴的遗像,欷歔不已。那时,阿公患了哮喘,在一天中午撒手人寰,没有留下只言片语。摸着阿公尚有余温的身体,张阿婆瘫软在地。出殡那天,张阿婆连夜为阿公赶制了长衣、马褂亲手为他换上,希望阿公能体面地“动身”。
如今,儿女各自成了家,老宅子里就张阿婆一人守着。每年春节,子孙都会带着红包回来孝敬阿婆。亲人们欢聚一堂,是阿婆晚年最开心的时候。
“只要手脚能动,就会继续做下去”
从40岁开始,如今52年过去了,张阿婆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乡亲做“好事”。她总是不断地告诉周围的人:“只要我这个老婆子手脚还能动,我就会继续做下去。”
村里人说,张阿婆每年做的“好事”都有上百件,这些“好事”现在算来怕是有5000多件了。“她不知道帮了多少人,我们这边上上下下没人不知道的!”陈阿婆说。
张阿婆帮亡者送行,从来分文不取。很多村民为了感谢她,常常给她送去礼物和钱财,但每次都被她拒之门外。“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了解这些咯,我活了半辈子,多少懂一些,能帮就尽一点力去帮。”
张阿婆说:“人这一生活在世上,谁没有困难。他们都走到了最后,我只是举手帮一下,让他们走得更体面。这是应该做的……”